12個錯誤的瘦身理念趕緊丟掉

醫(yī)網微信 掃一掃

微信號:ewsos1
手機掃一掃
關注醫(yī)網官方微信
隨時關注健康

醫(yī)網摘要:瘦身也要正確瘦。有些瘦身常識要牢記于心,對于一些錯誤的瘦身知識不可以不知哦。

  1、褐色面包就是全麥面包
  
  注意飲食健康的人,經常被食品的顏色所迷惑:褐色面包被看作是健康和營養(yǎng)價值更高的食品。殊不知,那只是面包師烘制面包時添加的食用色素,從而使褐色面包更具有誘人購買的色調。注意,褐色面包并不等于全麥面包,購買全麥面包最好看清標識。
  
  全麥食品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、纖維素等,人在經過一夜的營養(yǎng)消耗后,體內所缺的維生素、礦物質能在早餐時得到及時補充,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飲食。
  
  2、黃油面包片比炸薯更益健康
  
  人們都知道炸薯條熱量大,轉而選擇看起來更益健康的面包片。但是為了讓面包片的味道更好, 很多人在吃的時候都會抹上黃油。其實,抹上黃油的面包片和炸薯條相比,兩者的油脂含量區(qū)別極小,它們含有的淀粉、蛋白質和礦物質也幾乎完全相同,所以黃油 面包并不比炸薯條更益健康。
  
  3、“綠色”水果不用洗
  
  即使是“綠色”水果,吃之前也要用水仔細地清洗干凈。因為水果果皮上(如草莓、蘋果)的寄生蟲蟲卵是看不見的。倘若不洗凈就吃,很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脅。
  
  4、甜味劑有助于減肥
  
  很多人都知道吃糖容易發(fā)胖,所以認為用甜味劑來代替糖就可以幫助我們減肥了。但研究表明,有些甜味劑(尤其是糖精)會加速胰島素的分泌,其結果只能是讓你對糖更依賴。
  
  市場上銷售的糖精實際上是糖精鈉,學名為鄰磺酰苯甲酰亞胺。它已有百年的應用歷史,是最為傳統(tǒng)和廉價的甜味劑。
  
  5、沙拉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
  
  大概是因為沙拉的熱量低,因此被許多人所青睞。沙拉所含的水分多達80%,人體從沙拉中所攝取 的養(yǎng)分是很低的。不僅如此,大部分的女性并不宜吃太多的沙拉。因為通常女性的體質都偏冷,吃太多沙拉容易造成新陳代謝差,血液循環(huán)不好,經期不順,皮膚沒 有光澤,甚至產生皺紋。
  
  6、晚上吃東西會毀了好身材
  
  事實上,只有當你晚上吃得過多過飽時才會發(fā)胖。如果晚上不攝入過多的熱量,就不會產生超重的問題了。但是要注意,進食太晚,或是有吃夜宵的習慣,確實會加重胃的負擔,很容易導致睡眠障礙以及發(fā)胖。
  
  7、黃油比人造黃油熱量高
  
  黃油和人造黃油的熱量是相同的。事實上,某些人造黃油制品的熱量不但不比普通黃油低,而且其非飽和脂肪酸含量更高,更容易導致體內膽固醇水平的升高。
  
  8、紅皮雞蛋比白皮雞蛋營養(yǎng)價值高
  
  雞蛋殼的顏色只與母雞的品種有關。雞蛋營養(yǎng)價值的高低完全取決于母雞的健康狀況以及每日所喂食飼料的質量,不是由雞蛋殼的顏色決定的。
  
  雞蛋是一種營養(yǎng)豐富的食品,一個雞蛋重約50克,含蛋白質7克、脂肪6克、產生熱能82千卡。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、易為機體吸收,利用率高達98%以上,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。
  
  9、熱帶水果中的酶有助于瘦身
  
  事實上,熱帶水果所含的酶,具有支持蛋白質消化的功能,可使食物更好地被人體吸收,但身體的脂肪卻不會被燃燒掉。因此,瘦身不能靠只吃熱帶水果來實現。
  
  10、蜂蜜的熱量低,有助于減肥
  
  事實上,蜂蜜的熱量僅僅略低于糖而已。對減肥并沒有什么作用。不過,在鉀、鋅和銅的含量方面,蜂蜜的營養(yǎng)價值比糖高。
  
  11、吃土豆容易發(fā)胖
  
  很多人都把土豆當成容易發(fā)胖的食物,其實不然。 土豆含有淀粉,但是它們的含水量高達 70%以上,真正的淀粉含量不過20%,其中還含有能夠產生飽脹感的膳食纖維,所以用它來代替主食不但不容易發(fā)胖,還有減肥的效果。土豆之所以被人們看成 是容易發(fā)胖的食品,完全是因為傳統(tǒng)的烹飪方法不當,如把土豆做成炸薯條、炸薯片。一只中等大小的土豆,做成炸薯條之后的熱量是烤土豆的200倍。令人發(fā)胖 的不是土豆本身,而是它吸收的油脂。做過土豆燒牛肉的人都知道,土豆的吸油力是很強的。
  
  12。蔬菜生吃更益健康
  
  不少蔬菜生吃確實更益健康,因為那樣能最好地保留其中的營養(yǎng)成分,特別是維生素。但生吃并不適合所有的蔬菜,如土豆、胡蘿卜、豆角等等。
  
  人們?yōu)榱俗陨淼慕】祽摮3詧A白菜。營養(yǎng)學家指出,圓白菜生吃的食療保健效果最好。我們可以將圓白菜涼拌、做沙拉或榨汁。
本文來源: http://consultingsecretsblueprint.com/a/20150909/1168836.html

責任編輯:肖秀燕

最新保健資訊
疾病相關資訊